一、基金的概念與玩家
A : 基金一種相當普遍的投資工具。
簡單來說,基金是一群人為了相同的目的拿出一大筆錢後聚在一起做投資。很多人將很多錢交給基金公司,基金公司會請專業的基金經理人團隊去買債券或是股票等。若基金公司將此筆錢多數拿來購買債券,則為債券型基金,常見基金類型包括股票型、債券型、平衡型以及貨幣市場基金。
A : 將各種金融商品(如:債券、股票等)組合而成。
以債券型基金來說,上述提到就是基金公司將錢拿來投資債券,但有人可能會疑惑,為什麼投資人不直接將錢購買債券呢?原因在於投資人所擁有的現金不多,但仍然想做小額投資,而一張債券或是股票的價格,不是一般人可以輕易買得起,因此基金公司將各種債券或股票等組合而成發行基金,讓一般人可以進行申購。
A: 參與一項遊戲,除了知道要知道遊戲規則之外,最重要的是要知道這個遊戲的參與者有誰。
基金遊戲也不例外,想在基金遊戲裡站穩腳步,而不是盲目進行投資,就得先了解在基金遊戲裡,最重要的基金投資人與主要監管及金融機構。
1. 基金投資人:基金市場上最重要的一環,基金投資人可為一般民眾或是公司行號。
2. 監控機構(金管會):訂定相關法規來規範基金銷售機構、投信公司等,以保障投資人權益。
3. 自律機構(投信投顧公會):協助金管會執行政府委託的作業、協助基金產業發揮自律機制。
4. 基金生產機構(基金公司):為一般的基金公司,投信公司可以募集共同基金,由該公司的專業基金經理人及其研發團隊共同投資操作。如為境外基金時,須由金管會核准後成為總代理人,才可負責其基金的募集及銷售。
5. 信評公司(三大信評公司):提供一般公司的信用狀況或償債能力等,並做出評等。
6. 保管機構(保管銀行):保護基金投資人的資產,當投資人購買基金時,其匯款帳戶是以購買基金為名義,因此這筆錢不是給基金公司或是保管銀行。
7. 基金銷售機構(如:投顧公司、銀行等):基金公司所發行的基金產品可自行銷售,或是透過投顧公司、銀行等機構銷售。如為總代理人引進之境外基金,可透過基金公司、證券經紀商等機構銷售。
二、基金的一生
A: 若你能掌握基金投資的小細節,將可以提前預防不必要的基金疑難雜症,譬如無法順利贖回基金等等的麻煩。
基金的生命週期可以分為募集期(發行期)、閉鎖期(封閉期)、存續期、合併及清算,這5大期間的循環過程就是基金的一生,帶著大家一同了解基金從出生到結束的每個階段。
1. 募集期(發行期):
在此期間,基金公司會通過直銷、代銷機構或銀行進行基金銷售,投資者只能買入基金,稱為基金認購;從基金的招募說明公告開始到基金成立為止,一般為1~3個月。
募集期間,如何快速區分共同基金和私募基金?
共同基金(公募基金) | 私募基金 |
透過銷售機構承銷 | 基金公司向投資人提供公開招募說明書 |
基金公司向投資人提供公開招募說明書 | 基金公司較少主動公開投資資訊 |
2. 閉鎖期(封閉期)
投資者不能對基金進行申購及贖回,此期間一般不超過3個月。一方面是方便基金的後台為日後申購、贖回做好準備工作,另一方面基金經理人可以將募集來的資金根據市場狀況進行投資安排。
3. 存續期 投資者可對基金正常的買入或賣出,此期間的基金買入就稱為基金「申購」,反之決定賣出基金就是「贖回」。
存續期間,如何快速區分公募和私募基金?
共同基金(公募基金) | 私募基金 |
經過一定的封閉時間後就進入了日常交易期,投資人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申購或贖回 | 即便進入存續期,投資人依然不能任意申購或贖回 |
4. 合併
基於「成本效益」及「強化基金管理效率」,合併後能擴大基金資產規模、可操作資金提高,公司可以進行更完整的策略性資產配置、分散投資標的及降低投資風險,進一步提升基金操作績效表現。另一方面,基金規模增加,日常交易成本降低,降低的成本也可望回饋至基金表現上。
5. 清算
現行基金證券投資信託契約規定,境內基金資產規模「低於3億元」,須公告讓投資人瞭解狀況,若30個營業日平均淨資產價值「低於2億元」,就必須申報進行清算作業申報,待金管會核准後終止信託契約並進行清算。
第一,投資人可以在清算前先贖回基金。
第二,基金公司提供另一項解決方案,可以改買同一家基金公司的其他基金。其實投資人還是有方法「提前避免買到可能被清算的基金」,投資基金前應該要先了解基金規模大小,衡量是否有被清算的風險。
A:不完全是,如果基金資產規模過小或者經理人投資績效不如預期,基金最後的命運有兩條路,一條是清算,另一條則是合併。清算是為了讓規模過小的基金從市場上消失,而合併則是為了擴大基金規模且增加競爭力,兩者都是為了讓基金投資與管理上更有效率。
三、投資基金的好處與風險
A: 投資基金可以獲得的好處如下:
1. 小額資金:
基金投資不必像股票投資需要準備龐大的資金,如果在銀行申購時,最低申購金額只需新台幣10,000元,而在基金超市最低申購金額則只需新台幣3000元即可。
2. 分散投資:
共同基金不同於股票等直接投資工具之處,在於共同基金應更注重風險管理,透過分散投資方式達到管理投資風險的目的。
3. 獨立帳戶:
根據規定,基金的資金是與基金公司本身及基金保管機構的自有財產分別獨立,所以基金公司或保管機構的債務問題不會影響到基金投資人的權益。
4. 多元的基金分類滿足投資需求:
投資人可依自身理財需求選擇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平衡型基金…等。
基金與其他理財商品特性之比較
基金 | 股票 | 債劵 | 外匯 | |
單次投資 所需資金 |
最少 | 較多 | 超多 | 很多 |
風險分散程度 | 最大 | 較大 | 超小 | 很小 |
商品選擇性 | 最多元 | 多元 | 較少 | 多元 |
1. 單筆所需資金:
基金和股票相比,好的股票很難用較少的金額去購買,但是基金可以。
2. 風險分散程度:
基金可以很容易的跨產業甚至是跨國投資,這是投資基金和其他三者最大的優勢。
3. 商品選擇彈性:
基金可以選擇股票、債券、貨幣三者一起投資,而且可以選擇成熟型市場或者新興市場,市場侷限性較低,然而債券彈性最差的原因在於,因為債券的供給者並不是隨時都有資金的需求,要依照其資金需求才有投資的機會。
A: 過去我們可能會在教科書看到投資的風險,我們列舉了對基金投資人來說一定要知道的風險有哪些。
1. 景氣循環風險:景氣不可能有天天過年的時候,景氣也沒有天天慘澹的時候,對於投資人而言判斷景氣處於哪個階段是困難的。
2. 利率風險:利率上升會使債券價格下跌,會使得投資債券的基金淨值下跌。
3. 違約風險:信用評等較低的債券容易面臨債務違約的情況,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違約風險。
4. 流動性風險:基金投資標的或基金本身買賣流動性變差,市場缺乏成交量。
5. 匯率風險:若投資美元計價基金時,要贖回換成新台幣時,若當時美元兌新台幣貶值時,會產生匯兌損失。
6. 其他風險:我們除了上述風險外皆為其他風險,例如:政黨輪替、戰爭、天災、產業結構變遷…等。
不同風險對5大資產影響的比較表
股票 | 債券 | 外匯 | 原物料 | 不動產 | |
景氣循環風險 | |||||
利率風險 | |||||
違約風險 | |||||
流動性風險 | |||||
匯率風險 | |||||
特殊風險 |
四、基金的投資方式
A: 我們常見的操作方法有包括單筆投資、定期定額、月配息。但這三種基金投資的特性及獲利方式大相逕庭,因而延伸不同的管理方式。
1. 單筆投資:看好某一個市場或產業,選擇在恰當的時機「一次性」買入,所以看對市場和選對投資時機是單筆投資獲利的關鍵。
2. 定期定額:看好某一個市場或產業,不限定任何時機,固定時間和金額投入該基金,藉由「長時間」的布局使投資成本降低而創造收益,關鍵是選到適合定期定額的基金並備好資金,準備長期抗戰,適合想要儲蓄、小額投資及沒時間看盤的上班族。
3. 月配息:透過基金的配息機制,讓投資人創造額外的現金收入,尋找未來下跌機率小、基金價格在相對低點,且配息率高是月配息的獲利關鍵,這種投資方式適合退休族。
單筆投資、定期定額、月配息投資方式大PK
單筆投資 | 定期定額 | 月配息 | |
投資期間 | 較短 | 較長 | 較長 |
趨勢判斷 | 要求精準 | 不須精準 | 不須精準 |
1. 投資期間:
定期定額和月配息所需的期間較長,原因在於定期定額是希望透過長期投資降低持有成本,月配息則是希望長期領取現金來過退休生活。
2. 趨勢判斷:
單筆投資會要求要比其他兩者精準,原因在於單筆投資傾向於一次性的買入,對於價格趨勢分析必須相當精準,難度也相對較高。
五、基金開戶的流程
A:若要進行基金的申購及贖回,首先要在基金銷售機構開戶才能進行交易,填寫相關文件,包括開戶文件、個人資料同意書、風險屬性評估表、個人資料屬實聲明書以及FATCA身分別辨識聲明書,除臨櫃辦理外有許多通路也接受網路開戶,投資人只要在網路上填寫相關料後寄回即可,經審核完畢後即可申購基金,下面以「鉅亨基金平台」開戶流程為大家說明。
六、基金月報
A:基金月報是一檔基金的身分證,讓投資人快速了解這檔基金的所有資料,換句話說,就是這檔基金的身家調查。月報呈現內容因為有法律的規範,所以呈現的內容都大同小異,接下來我們分別以各一檔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當作示範。
A:基金配息主要的來源可以分成可分配淨利益及基金公司認定本金。
1. 可分配淨利益:
主要的來源有基金公司投資股票產生的股息或是投資債券產生的債息。
2. 本金:
為「主管機關認定之本金」,可分成資本利得、前期未分配收益、投資基金的初始金額共三個細項,跟一般所想到的本金不同。
七、解碼基金的迷思
產品面的迷思之一:
股神巴菲特有個行之多年的戒律,從不推薦任何股票和基金,但一種基金例外就是指數型基金(ETF),經過大家口耳相傳很容易把巴菲特看作是ETF最佳代言人,但巴菲特本人真的買了嗎?那可不一定。
A: 對基金最常見到的批評是「成本一定高」、「保有現金部位導致投資效率變差」。這兩個問題反而想問問大家,請問你有看過ETF在做手續費折扣嗎?或者換句話說,你有看到基金平台競相推出開戶或申購優惠活動嗎?投資人接觸到的商品層面越來越廣,基金公司競爭壓力變大,盡可能提供更低的手續費和平台費,反觀ETF已經是一種定性商品無法壓低成本,只能透過商品的包裝、投資門檻的調整來吸引投資人關注,所以平台的競爭環境只會有利於基金投資人享有更多優惠和更便利的服務。用數據說話,目前股票型基金手續費牌告費用為3%,但如果你懂得找到合理的銷售管道,打折過後的手續費率剩下0.6%,而ETF手續費僅0.285%加上交易稅0.1%,合計僅0.385%,兩者之間的成本差距已經不是大問題。
第二,基金通常會持有一定的現金部位,除了因應投資人未來贖回動作外,最重要的是裡面包含經理人對於市場的投資看法,畢竟經理人對負責市場的認識、觀察和研究都比我們這些隔岸觀火投資人來的更多,所以當經理人的現金部位出現異常增減時,不妨多加留意,可能背後隱含是對市場多空的轉折;但ETF就像駕駛一台起步時速動輒150公里的法拉利加足馬力前進,ETF的經理人就像駕駛,投資人就坐在副駕駛座和後座,但駕駛對於油門控管只能和追蹤指數亦步亦趨。
投資人忽略基金最大的優勢就是商品整齊性,你想投資股票、債券、產業、原物料都可以簡單找到對應的基金商品,本土投信雖然近年正加緊腳步、加快ETF商品推出,除了透過複委託方式或海外平台開戶外,本土投信的開發速度仍然無法滿足台灣投資人的需求,在某一市場行情正剛起步,如果單純在商品選擇左右為難而錯失獲利的大好時機,不免感嘆真是因小失大啊!更何況基金多元的配息機制、定期定額、單筆投資和多幣別的機動優勢都是ETF所欠缺,因此只要能幫我們賺錢目的的工具都可以廣泛考量。
產品面的迷思之二:
每位投資人首度踏上基金投資路上,一定會被銷售機構要求做KYC問卷(Know Your Customer:了解你的客人),簡單填上個人的身家背景、收入及資產狀況、過去投資經驗…等最後得到一個分數,這個結果會決定哪些基金可以買、哪些基金你買不了,主管機關為了讓投資人能概略了解基金風險與報酬關係以及有一個便捷的識別方式,會根據基金投資標的之風險屬性和投資地區之市場風險狀況,由低至高區分為「RR1、RR2、RR3、RR4、RR5」五項風險等級,RR5就是高報酬高風險的警語。
A: 或許會有兩種因素讓同一位投資人有精神分裂,第一款市場行情火燙燙,再保守的人都可能搖身一變成為力求高報酬的積極型投資人,隔壁家的七十歲的王爺爺、八十歲的李奶奶去投資新興市場股票的例子比比皆是,你我身邊就找的到;另外一種是隨著投資人的年齡與家庭責任不同,從原本超級積極的操作變成力求穩紮穩打的獲利期待,所以不難理解多數理財人員往往希望客戶盡可能向右邊填寫,只有KYC是最積極的結果,方便基金銷售人員根據投資人需求進行多樣化產品的推薦,這邊KYC的結果不是一成不變,會隨市場行情、家庭責任轉變的因素出現轉變。